从青涩到成熟:哇唧唧哇艺人赵磊《漂浮之后》书写音乐十年

出道十年,对于赵磊而言,是充满挑战与成长的漫长旅程。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少年,到如今在音乐道路上坚定前行的成熟歌手,赵磊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磨砺。此次推出《漂浮之后》,是他音乐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自我表达与突破。这张 EP 从概念、封面设计,到每首歌的风格和词曲灵感,都源自赵磊本人的想法,充分展现了他对音乐的自主掌控力和独特艺术视角。
在谈及《漂浮之后》的概念起源时,赵磊坦言,出道以来经历的起起伏伏让他不断思考自己的内心追求。曾经站在山顶,如同置身梦境,整个人处于“漂浮”状态,并不清楚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。如今作为歌手独立发展三四年,来到新的人生阶段,他渴望回归自我,用音乐记录人生思考,传递修行感悟。他将这种心境比作一艘船在海上到达新版图,虽历经大风大浪与风平浪静,但一直相对被动。过去十年获得的人气与光环,多是时代赋予的机会,如今他更想回到人群中,表达最真实的自我。
EP 封面是一张赵磊自己拍摄的照片,画面中漂浮的英文字母连起来是英文单词“landing”,寓意着从“漂浮”到“着陆”。这张照片拍摄于巴厘岛,海面上有一艘船,船上有一座小房子,浪打过来时只见小房子不见船体,那几天它一直停留在那里,让赵磊觉得很有意思,便记录下来。在他看来,这张照片与 EP 概念十分契合,既是飘在海上的,又像是一座“安全屋”。

EP 中的三首歌围绕“漂浮之后”的概念展开。《岛屿序曲》demo 轻快,赵磊与词作者申老师沟通,将他对未来的期盼融入其中,如“世界飞行,我选择落定”,表达在信息发达时代人们普遍“漂浮”,而他选择“落定”的心情。接着顺接到《四季皆宜》,传达只要按照本心做决定,就能迎来四季皆宜风景的美好愿景。第三首歌《这里曾是一座花园》创作过程相对纠结,收歌耗时久,团队内部也有诸多建议,但赵磊坚持选择与整张 EP 风格相符的歌曲,并与制作老师在歌词、编曲和配器方面进行大幅修改。这首歌原本 demo 直给,唱法简单,经处理后情绪委婉,声音处理上不能过于外放,真假音来回转换,气息控制难度大,对赵磊来说是不小的挑战。
在 EP 制作过程中,赵磊展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。虽然三首歌的词曲并非他本人创作,但 EP 概念、每首歌的音乐属性及歌词内容,都是他真正想表达的。他每次都会给团队发很长的小作文阐述想法,与制作老师沟通歌词时,先通电话讲述整体设想,听过 demo 后再在备忘录敲长段内容发送。制作老师与他合作默契,基本无需修改第二版就能定稿。哇唧唧哇的音乐企划称赞赵磊是“完美甲方”,沟通高效顺畅,因为赵磊真诚且清楚自己想要什么,以真诚且能落地的方式表达,让整个过程十分顺利。
录音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赵磊今年尝试新唱法,处于唱法与状态同步改变阶段。他不断学习,追求细节,对自己要求更高,实操难度增大,有时录音老师认为 OK,他自己却觉得不行。比如在录制《这里曾是一座花园》时,声音处理要求精细,气息控制难度大,耗费了他大量精神和体力。不过,也正是这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,让他在音乐表达上更加出色。在录制《四季皆宜》bridge 位置时,原本 demo 中明显的弦乐声音变小,赵磊灵光乍现,现场加了吟唱段落,推高了歌曲情绪。
从《进击之月》到《漂浮之后》,赵磊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。回看《进击之月》,他觉得那时的自己像年轻气盛的男孩,团体解散后第一张 EP,急于展示所有技能,沉浸在被夸奖的感觉中。但投入市场后,可能并未完全契合大众口味。如今,他一直在寻找自我表达与市场契合度的平衡点,更注重通过情感链接听众,对生活的感知力也更加敏锐。
对于原创音乐,赵磊过去态度谨慎,如今来到新阶段,他创作频率变高,有一些未发表的 demo,也常在备忘录记小句子。他希望明年能发一张完全由自己作词作曲的 EP,突破自我,展现更多音乐可能性。
出道十年,赵磊用《漂浮之后》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。哇唧唧哇见证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,也始终支持他在音乐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。相信在未来,哇唧唧哇与赵磊将继续携手,为华语乐坛带来更多优秀的音乐作品,开启更加精彩的音乐篇章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






